玻璃珠的特点 玻璃珠的用途
但是,目前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建设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是完善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趣的是,制药行业以外的许多公司也在纷纷投身生物制药生产市场。
新技术的使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快增长,这些技术具有成本效益,并且只需要最低限度的维护。近年来,制药公司的经营模式一直在向合并和收购(MA)战略转变。亚洲的合同生产组织(CMOs)最有可能从这种增长中得益。独特的合作伙伴关系 四五年前,获得生物制药生产能力的途径是通过传统的采购流程,将业务外包给CMOs,或者通过建立或收购生产设施来控制供应渠道。为了应对本国不断上升的成本支出,跨国制药公司正在寻求外包业务。
而为了参与市场竞争,亚洲CMOs正在疾速向前,努力做到符合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标准和要求。Banks表示,这是CMO行业面向生物制药市场所采取的积极行动,从长远来看,它将进一步增强生物制药生产的价值链,催生一个完全成熟的区域供应链,这个供应链涉及到了原材料、人才和各地设立的CMO。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领导的两项临床研究对青蒿素和甲氟喹进行了比较。
这种种原因导致这项工作当时并不被523项目以外的人所知,但课题的研究信息与进展还是以报告的形式在研究人员的内部会议上进行了自由的交流。在研究中他们发现青蒿提取物 (一种菊科艾属植物,学名为Artemisia annua L.) 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我们希望这些青蒿素复方能长期有效,以减少因疗法的更替而带来的死亡。抗疟药青蒿素 自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从中草药植物青蒿 (Artemisia annua L) 中发现了青蒿素 (artemisinin) 之后,人们已合成许多青蒿素衍生物,其中包括活性比青蒿素更好的双氢青蒿素 (dihydroartemisinin)。
青蒿素的发现不愧是现代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的成就。磺胺-乙胺嘧啶 (sulfadoxine-pyrimethamine,商品名为:凡西达Fansidar) 是在氯喹之后引入非洲地区的一种抗疟组合药。
1981年10月,屠呦呦在北京代表523项目首次向到访的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人员汇报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成果 (Tu, 1981)。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的出现更成为当时疟疾防治的主要难题,这也促使了作战双方政府在新抗疟药物的研发上的大量投入。一旦耐药性蚊媒广泛扩散和蔓延,加上因为疟疾疫情的减少导致人群保护性免疫力的下降,人们就只能完全依赖于青蒿素复方疗法来进行防治。然而,长期以来,疟疾都不被制药商所关注。
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非洲国家与地区的公共卫生组织目前遇到的一个主要棘手的问题是对何时改变疟疾治疗策略作决定。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 2011-09-10 13:57 · 李华芸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抗疟治疗的未来 基于青蒿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研究人员也正努力研制其它的抗疟化合物。
在意大利,奎宁价格的下降导致奎宁使用量的增加,进而使得患者死亡率急剧下降。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推荐阅读:屠呦呦获得Lasker奖)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与抗药性的不懈斗争 一个重要却还无法回答的问题是青蒿素或青蒿素衍生物的药效在未来还能保持多久?也许我们能从其它抗疟药物的历史得到一些启示。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根据青蒿素的抗疟活性有赖于它的过氧桥这一特点,在未来我们也许能合成出更多新的抗疟药。1985年,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 (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 WRAIR) 的Klayman从生长于波托马克河 (Potomac River) 河岸的青蒿A. annua中分离出一种与青蒿素相同的化合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小组主持的临床实验中,云南药物研究所提取的青蒿素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在1971年10月进行的鼠疟测试实验中他们发现,这种中性的青蒿提取物 (编号191#) 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因为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极其迅速,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这种非完全治愈的情形可能引起抗药性疟原虫的产生。从古代药方到现代药物 在调查和收集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
该论文阐明了青蒿素是一种带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结构中的过氧基团与青蒿素的抗疟活性有关 (图1)。为填补这一欠缺 ,像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 (MMV) 等公私合资的组织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药物研发的成功典范。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映射出与其它药物如氯喹抗性和磺胺-乙胺嘧啶的早期抗性相似的流行病发展模式。523项目带来的希望 或许不可思议的是,青蒿素的故事原来始于中国文化大革命和援越抗美战争时期。
但是后续的实验结果却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与甲氟喹相比较,青蒿素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能在数小时内清除寄生虫。但是青蒿素的药效半衰期短,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应与另外一种药物组成复方进行用药。
Klayman在研究中发现,植物体中只有极少的天然成份含过氧基团。另一个要面临的问题是一旦产生青蒿素抗性,接下来我们将采用什么药物? 有证据称,与以往的报道或泰国其它地区的情况相比较,柬泰边境地区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疟原虫被清除的周期正在延长, 可能显示对青蒿素及衍生药物的抗性正在柬泰边界悄然发生 (Dondorf et al., 2009)。
除了青蒿素的发现,523项目 还研制出了多种可以与青蒿素组合的药物,其中包括苯芴醇 (lumefantrine),哌喹 (piperaquine)和双喹哌 (pyronaridine) 等。厦门大学的李剑博士及Cancer Cell的杨晓虹博士在英译中过程中提供了大力协助。
本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 (NIAID) 所内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但是谁将去开发这些新的药物?虽然青蒿素的发现源于战争。
由于他在这些方面的重要贡献,Nick White于2010年获得了加拿大盖尔德纳奖 (Canada Gairdner Award)。针对这个情况,屠教授进一步去除了青蒿提取物中不具抗疟效果的酸性部分但保留了毒性低抗疟力改善的中性部分。对这个地区的一项研究指出, 当地的疟疾患病率虽然在采取防治措施后有了显著降低,最近却有回升的迹象 (Trape et al., 2011) .这个现象有可能与耐药性蚊媒的出现有关。只要传播疟原虫的蚊媒仍在非洲地区滋生,疟疾就有可能复燃。
在此研究中,他们首次建议为了防止疟疾的复发和抗药性疟原虫的产生,应考虑复方药物疗法 (Jiang et al., 1982; Li et al., 1984)。可是,这样得到的青蒿提取物仍具毒性和副作用。
不出所料,改用乙醚低温提取后,研究人员如愿获得了抗疟效果更好的青蒿提取物。该项目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 (张剑方等. 2006)。
不幸的是,甲氟喹抗性疟原虫的产生也削弱了Fansimef (一种由凡西达和甲氟喹组合的复方药) 的药效。在塞内加尔的Dielmo村庄,一条源于地下泉水的小溪流经这村庄导致了疟疾感染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